空军作为中后期战场的核心力量,其策略运用直接影响战局走向。空军部队的优势在于无视地形的高机动性、远超陆军的移动速度以及强大的火力覆盖能力,但同时也需要合理的兵种搭配和战术部署才能发挥最大作用。侦察机、轰炸机、战斗机与运输机各司其职,缺一不可,而如何平衡它们的投入与协作是制胜关键。
侦察机虽在前期因造价和功能限制显得弱势,但在后期能替代地面侦查单位,为轰炸机提供视野支持,实现远程精准打击。其广阔的视野和高速移动能力使其成为战场情报的核心来源,尤其在对抗敌方隐蔽部队时至关重要。若忽略侦察机的部署,轰炸机可能因视野盲区无法锁定目标,导致资源浪费或反遭伏击。
轰炸机是后期对地输出的主力,可单独组建空军编队或配合陆军推进。面对防空力量薄弱的敌人,轰炸机能快速摧毁关键目标,但需注意避免孤军深入敌方防空密集区。战斗机的主要职责是护航,确保轰炸机不被敌方防空炮或战斗机干扰,其单用途性虽限制了灵活性,但在空战和制空权争夺中不可替代。运输机则承担快速投送兵力的任务,尤其适合支援远距离战场或紧急补防。
失去制空权的一方将面临视野压制和持续空袭,陆军和建筑也会暴露在轰炸威胁下。优先歼灭敌方战斗机、瘫痪防空设施是空军的首要目标。资源分配需向空军倾斜,尤其是后期大规模战斗中,轰炸机与战斗机的数量比例需根据敌方防空强度调整,避免因过度侧重某一兵种导致战术失衡。
攻城时依赖陆军吸引炮塔火力,空军则集中打击关键防御工事;防守时利用战斗机拦截敌方轰炸机,配合地面防空炮形成立体防御网。只有将空军融入整体战术体系,才能最大化其战略价值,而非孤立地追求单一兵种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