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兵之极是率土之滨中一个独特的B级战法,其核心机制要求队伍由三个不同兵种的武将组成,从而触发大营主动战法发动率提升、前锋减伤及中军增伤的效果。兵种选择需围绕形兵之极的触发条件展开,优先确保步兵、弓兵、骑兵各占同时兼顾武将自身特性与战法联动。步兵可选择禁卫或长枪兵以强化防御或输出,弓兵常转死士或弩兵以提升谋略或射程,骑兵则根据需求选择轻骑兵(速度优先)或重骑兵(防御反击)。兵种特性如地利、固阵、出奇等需与武将定位匹配,例如谋略型武将优先选择提升属性或生存能力的特性。
形兵队的大营武将必须携带主动或追击战法,且发动率非100%,因此兵种选择需服务于战法效果。荀彧、张角等谋略输出型武将通常转为死士(弓兵)以搭配地利特性,提升谋略属性及战法伤害;物理输出型武将如夏侯渊可转弓骑兵,利用疾行特性实现先手控制。中军位置推荐选择具备辅助或半输出能力的武将,如郭嘉或貂蝉,兵种需与队伍整体协调,例如步兵转禁卫提供团队减伤,或骑兵转轻骑兵利用速度优势释放控制战法。前锋需承担抗伤职责,兵种以重步兵或重骑兵为主,特性选择守备、固阵等减伤类效果,以最大化形兵之极的前锋50%减伤收益。
兵种克制关系(骑克步、步克弓、弓克骑)在形兵队组建中需纳入考量。尽管形兵之极放弃兵种加成,但合理利用克制关系可弥补这一缺陷。面对以弓兵为主的队伍时,前锋可选择步兵兵种(如禁卫)以降低所受伤害;若敌方多为骑兵,则大营弓兵武将可通过地利特性增强输出稳定性。速度属性调整至关重要,前锋兵种宜选择低速类型(如重步兵),确保形兵减伤效果覆盖敌方先手攻击,而中军或大营武将可通过疾行特性抢占先机。
大营谋略武将佩戴筹算类宝物(如掩日·熟虑)可进一步强化主动战法发动率,与形兵之极的10%加成叠加;前锋武将搭配大将类宝物可提供援护效果,增强团队生存能力。兵种特性选择上,输出位优先考虑增伤(如列阵、直射),辅助位侧重功能性(如难测、文韬),防御位则专注减伤(如固阵、守备)。需注意避免特性与战法冲突,例如形兵队已提供前锋减伤时,无需重复配置避其锋芒等同类战法。
实战中形兵队的强度取决于兵种、战法及武将的三者平衡。常见组合如魏智形兵(荀彧+郭嘉+荀攸)以弓步骑混搭为核心,或群形兵(张角+貂蝉+严颜)依托死士、禁卫、轻骑兵的兵种分工。需根据赛季环境调整配置,例如对抗高恢复队伍时,可选用禁疗武将(如荀彧)转为弓兵,配合形兵增伤快速压制。兵种转换的灵活性允许形兵队适应多种战场需求,但需严格遵循不同兵种+战法联动+属性互补的基本原则,避免因强行凑兵种而降低队伍整体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