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形合作攻打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山川、河流、关口等自然屏障的战术价值。地图上的平原、山地、江河等地形不仅影响行军路线,更直接决定了攻防策略的制定。山川之险和江河之固能有效延缓敌方进攻节奏,而关口作为连接不同区域的咽喉要道,往往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点。合作攻打时,同盟成员需优先侦查目标区域的地形特征,明确绕行路线或必须攻克的关口等级,高级关口通常需要集结精锐部队协同突破。
野外军事设施的建造是地形合作的关键环节。解锁军机营和工程营后,可在战略位置部署营帐、箭塔、拒马等设施。营帐能提升100%行军速度且不消耗士气,适合作为前线集结地;箭塔可自动攻击来犯敌军,配合拒马阻挡敌方行动,形成梯次防御体系。合作攻打时,应在目标区域外围建立设施群,由高战成员驻守关键节点,低战玩家辅助建造外围设施形成包围圈。设施等级需达到3级以上以确保防御强度,同时预留机动空间防止被敌方夹击。
针对三面环山等易守难攻地形,需采用分割包围战术。进攻方应在山谷狭窄处屯驻重兵,谷口建造箭塔与拒马封锁路径,同时分派机动部队突袭侧翼薄弱点。防守方则需在三个方向谷口均布防,构建三层营帐包围圈,内部优先安排高战力成员驻守。多山地形中,视野控制尤为重要,需确保营帐的两格视野覆盖主要通道,及时侦查敌方调动情况。
资源地与城池的协同攻打需遵循优先级原则。高级资源地产量远超低级地,但攻打8级地需2.2万兵力起步,10级地更需多队协作或盟友支援。合作时应先占领周边低级地提升武将等级,兵营达到10级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推进。攻打玩家城池时,需先破城防守备军团,利用1兵侦查队列数量,调动80%以上兵力加入驻守。成功攻占后,同盟成员可共享资源与金铢奖励,并通过沦陷机制限制敌方行动。
持久战中的地形利用强调设施群的动态调整。当战局陷入僵持时,应在交通枢纽处建立军乐台提升资源收益,外围营帐采用里三圈外三圈布局便于调兵。防守方需将低战成员营帐部署在山脉外围形成预警线,进攻方则可利用拒马分割敌方防线,逐个击破。地形合作的核心在于实时共享情报,通过同盟频道协调设施建造与兵力调配,确保每一步行动都符合整体战略意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