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地的耐久度是决定其防御能力的关键属性,直接影响玩家在PVP对抗中的生存能力。耐久度系统每小时会自动恢复2%,这意味着完全恢复一块土地的耐久度需要约48小时的自然等待时间。这种机制要求玩家在战略规划中必须考虑耐久恢复周期,特别是在大规模攻城战或领土争夺时,耐久恢复速度可能成为影响战局的重要因素。
耐久度的基础数值由城主府和城墙等级共同决定,这两项建筑的升级能显著提升耐久上限。需提升耐久上限本质上是增强防御能力的长期投资,但并不能缩短自然恢复的时间周期。玩家在资源分配时需权衡建筑升级的优先级,若以防御为核心策略,则应优先将石料资源投入城墙建设,因为城墙每级提升的耐久增幅高于城主府。
特定武将担任参军职务时可提供耐久度加成效果,这是容易被忽视的战术细节。女性武将担任军事设施参军能使耐久上限提高25%,华雄作为文臣可使大型要塞耐久增加60点,姜维则能为主城、分城或戍城的城区带来150点耐久提升。这些加成效果具有即时性,适合在战前紧急部署时使用,但需注意不同武将的适用范围存在差异。
戍城作为特殊军事设施,其耐久管理遵循独特规则。建造时需确保四格领地中包含一个占领点作为核心防御区,其余为辅助功能的城区。当占领点被攻破时整个戍城将变为废墟,而城区被占领仅暂时降低兵力上限。这种设计要求玩家在戍城布局时优先强化占领点的防御,可通过校场和兵营建设来形成双重保护。
耐久度恢复过程存在不可加速的特性,因此预防性措施比事后修复更为重要。在遭受攻击后,应立即检查周边领地连接状态,避免敌方通过沦陷土地形成连续进攻路线。同时可利用系统自动恢复的特性,在非战斗时段集中修复受损严重区域,将有限资源优先投入战略要地的防御建设。